支持的文件系统
FAT
基本概念
FAT文件系统是File Allocation Table(文件配置表)的简称,主要包括DBR区、FAT区、DATA区三个区域。其中,FAT区各个表项记录存储设备中对应簇的信息,包括簇是否被使用、文件下一个簇的编号、是否文件结尾等。FAT文件系统有FAT12、FAT16、FAT32等多种格式,其中,12、16、32表示对应格式中FAT表项的比特数,它们同时也限制了文件系统中的最大文件大小。FAT文件系统支持多种介质,特别在可移动存储介质(U盘、SD卡、移动硬盘等)上广泛使用,使嵌入式设备和Windows、Linux等桌面系统保持很好的兼容性,方便用户管理操作文件。
OpenHarmony内核支持FAT12、FAT16与FAT32三种格式的FAT文件系统,具有代码量小、资源占用小、可裁切、支持多种物理介质等特性,并且与Windows、Linux等系统保持兼容,支持多设备、多分区识别等功能。OpenHarmony内核支持硬盘多分区,可以在主分区以及逻辑分区上创建FAT文件系统。
运行机制
FAT文件系统设计与物理布局的相关文档在互联网上非常丰富,请开发者自行搜索查看。
OpenHarmony LiteOS-A内核通过Bcache提升FAT文件系统性能,Bcache是block cache的简称。当发生读写时,Bcache会缓存读写扇区附近的扇区,以减少I/O次数,提高性能。Bcache的基本缓存单位为block,每个block大小一致(默认有28个block,每个block缓存64个扇区的数据)。当Bcache脏块率(脏扇区数/总扇区数)达到阈值时,会触发写回;如果脏块率未达到阈值,则不会将缓存数据写回磁盘。如果需要保证数据写回,开发者应当调用sync和fsync触发写回。FAT文件系统的部分接口也会触发写回操作(如close、umount等),但开发者不应当基于这些接口触发写回。
开发指导
开发流程
基本使用流程为挂载→操作→卸载。
SD卡或MMC的设备名为mmcblk[x]p[y],文件系统类型为“vfat”。
示例:
mount("/dev/mmcblk0p0", "/mnt", "vfat", 0, NULL);
说明:
FAT文件系统中,单个文件不能大于4 GiB。
当有两个SD卡插槽时,卡0和卡1不固定,先插上的为卡0,后插上的为卡1。
当多分区功能打开,存在多分区的情况下,卡0注册的设备节点/dev/mmcblk0(主设备)和/dev/mmcblk0p0(次设备)是同一个设备,禁止对主设备进行操作。
为避免SD卡使用异常或内存泄漏,SD卡使用过程中拔卡,用户必须先关闭正处于打开状态的文件和目录,并且卸载挂载节点。
在format操作之前,需要首先umount挂载点。
当Bcache功能生效时,需要注意:
当mount函数的入参为MS_NOSYNC时,FAT不会主动将cache的内容写回存储器件。FAT的如下接口(open、close、 unlink、rename、mkdir、rmdir、truncate)不会自动进行sync操作,速度可以提升,但是需要上层主动调用sync来进行数据同步,否则可能会数据丢失。
Bcache有定时写回功能。在menuconfig中开启LOSCFG_FS_FAT_CACHE_SYNC_THREAD选项,打开后系统会创建一个任务定时写回Bcache中的数据,默认每隔5秒检查Bcache中脏数据块比例,超过80%时进行sync操作,将Bcache中的脏数据全部写回磁盘。任务优先级、刷新时间间隔以及脏数据块比例的阈值可分别通过接口LOS_SetSyncThreadPrio、 LOS_SetSyncThreadInterval和LOS_SetDirtyRatioThreshold设置。
当前cache的默认大小为28个块,每个块64个扇区。
JFFS2
基本概念
JFFS2是Journalling Flash File System Version 2(日志文件系统)的缩写,是针对MTD设备的日志型文件系统。
OpenHarmony内核的JFFS2主要应用于NOR FLASH闪存,其特点是:可读写、支持数据压缩、提供了崩溃/掉电安全保护、提供“写平衡”支持等。闪存与磁盘介质有许多差异,直接将磁盘文件系统运行在闪存设备上,会导致性能和安全问题。为解决这一问题,需要实现一个特别针对闪存的文件系统,JFFS2就是这样一种文件系统。
运行机制
关于JFFS2文件系统的在存储设备上的实际物理布局,及文件系统本身的规格说明,请参考JFFS2的官方规格说明文档。
这里仅列举几个对开发者和使用者会有一定影响的JFFS2的重要机制/特征:
-
Mount机制及速度问题:按照JFFS2的设计,所有的文件会按照一定的规则,切分成大小不等的节点,依次存储到flash设备上。在mount流程中,需要获取到所有的这些节点信息并缓存到内存里。因此,mount速度和flash设备的大小和文件数量的多少成线性比例关系。这是JFFS2的原生设计问题,对于mount速度非常介意的用户,可以在内核编译时开启“Enable JFFS2 SUMMARY”选项,可以极大提升mount的速度。这个选项的原理是将mount需要的信息提前存储到flash上,在mount时读取并解析这块内容,使得mount的速度变得相对恒定。这个实际是空间换时间的做法,会消耗8%左右的额外空间。
-
写平衡的支持:由于flash设备的物理属性,读写都只能基于某个特定大小的“块”进行,为了防止某些特定的块磨损过于严重,在JFFS2中需要对写入的块进行“平衡”的管理,保证所有的块的写入次数都是相对平均的,进而保证flash设备的整体寿命。
-
GC(garbage collection)机制:在JFFS2里发生删除动作,实际的物理空间并不会立即释放,而是由独立的GC线程来做空间整理和搬移等GC动作,和所有的GC机制一样,在JFFS2里的GC会对瞬时的读写性能有一定影响。另外,为了有空间能被用来做空间整理,JFFS2会对每个分区预留3块左右的空间,这个空间是用户不可见的。
-
压缩机制:当前使用的JFFS2,底层会自动的在每次读/写时进行解压/压缩动作,实际IO的大小和用户请求读写的大小并不会一样。特别在写入时,不能通过写入大小来和flash剩余空间的大小来预估写入一定会成功或者失败。
-
硬链接机制:JFFS2支持硬链接,底层实际占用的物理空间是一份,对于同一个文件的多个硬连接,并不会增加空间的占用;反之,只有当删除了所有的硬链接时,实际物理空间才会被释放。
开发指导
对于基于JFFS2和nor flash的开发,总体而言,与其他文件系统非常相似,因为都有VFS层来屏蔽了具体文件系统的差异,对外接口体现也都是标准的POSIX接口。
对于整个裸nor flash设备而言,没有集中的地方来管理和记录分区的信息。因此,需要通过其他的配置方式来传递这部分信息(当前使用的方式是在烧写镜像的时候,使用bootargs参数配置的),然后在代码中调用相应的接口来添加分区,再进行挂载动作。
制作JFFS2文件系统镜像
使用mkfs.jffs2工具,制作镜像默认命令如下。页大小默认为4KiB,eraseblock大小默认64KiB。若实际参数与下面不同时,修改相应参数。
./mkfs.jffs2 -d rootfs/ -o rootfs.jffs2
表1 指令含义表(更详细的介绍可以通过mkfs.jffs2 --help来查看)
指令 | 含义 |
---|---|
-s | 页大小,不指定默认为4KiB |
-e | eraseblock大小,不指定默认为64KiB |
-p | 镜像大小。在镜像文件后面,用0xFF填充至指定大小,不指定则用0xFF填充至eraseblock对齐。 |
-d | 要制作成文件系统镜像的源目录 |
-o | 要制成的镜像名称 |
挂载JFFS2分区
调用int mount(const char *source, const char *target, const char *filesystemtype, unsigned long mountflags, const void *data)函数实现设备节点和挂载点的挂载。
该函数有五个参数,第一个参数const char *source,表示设备节点,第二个参数const char *target表示挂载点。第三个参数 const char *filesystemtype,表示文件系统类型。
最后两个参数unsigned long mountflags和const void *data表示挂载标志和数据,默认为0和NULL;这一操作也可以在Shell中使用mount命令实现,最后两个参数不需要用户给出。
运行命令:
OHOS # mount /dev/spinorblk1 /jffs1 jffs2
将从串口得到如下回应信息,表明挂载成功。
OHOS # mount /dev/spinorblk1 /jffs1 jffs2
mount OK
挂载成功后,用户就能对norflash进行读写操作。
卸载JFFS2分区
调用int umount(const char *target)函数卸载分区,只需要正确给出挂载点即可。
运行命令:
OHOS # umount /jffs1
将从串口得到如下回应信息,表明卸载成功。
OHOS # umount /jffs1
umount ok
NFS
基本概念
NFS是Network File System(网络文件系统)的缩写。它最大的功能是可以通过网络,让不同的机器、不同的操作系统彼此分享其他用户的文件。因此,用户可以简单地将它看做是一个文件系统服务,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Windows环境下的共享文件夹。
运行机制
OpenHarmony LiteOS-A内核的NFS文件系统指的是NFS的客户端,NFS客户端能够将远程的NFS服务端分享的目录挂载到本地的机器中,运行程序和共享文件,但不占用当前系统的存储空间,在本地端的机器看起来,远程服务端的目录就好像是自己的一个磁盘一样。
开发指导
-
搭建NFS服务器
这里以Ubuntu操作系统为例,说明服务器端设置步骤。
-
安装NFS服务器软件。
设置好Ubuntu系统的下载源,保证网络连接好的情况下执行:
sudo apt-get install nfs-kernel-server
-
创建用于挂载的目录并设置完全权限
mkdir -p /home/sqbin/nfs sudo chmod 777 /home/sqbin/nfs
-
设置和启动NFS server。
修改NFS配置文件/etc/exports,添加如下一行:
/home/sqbin/nfs *(rw,no_root_squash,async)
其中/home/sqbin/nfs是NFS共享的根目录。
执行以下命令启动NFS server:
sudo /etc/init.d/nfs-kernel-server start
执行以下命令重启NFS server:
sudo /etc/init.d/nfs-kernel-server restart
-
-
设置单板为NFS客户端
本指导中的NFS客户端指运行OpenHarmony内核的设备。
-
硬件连接设置。
OpenHarmony内核设备连接到NFS服务器的网络。设置两者IP,使其处于同一网段。比如,设置NFS服务器的IP为10.67.212.178/24,设置OpenHarmony内核设备IP为 10.67.212.3/24,注意:此IP为内网私有IP地址,用户使用时有差异,以用户实际IP为准。
OpenHarmony内核设备上的IP信息可通过ifconfig命令查看。
-
启动网络,确保单板到NFS服务器之间的网络通畅。
启动以太网或者其他类型网络,使用ping命令检查到服务器的网络是否通畅。
OHOS # ping 10.67.212.178 [0]Reply from 10.67.212.178: time=1ms TTL=63 [1]Reply from 10.67.212.178: time=0ms TTL=63 [2]Reply from 10.67.212.178: time=1ms TTL=63 [3]Reply from 10.67.212.178: time=1ms TTL=63 --- 10.67.212.178 ping statistics --- packets transmitted, 4 received, 0 loss
客户端NFS初始化,运行命令:
OHOS # mkdir /nfs OHOS # mount 10.67.212.178:/home/sqbin/nfs /nfs nfs 1011 1000
将从串口得到如下回应信息,表明初始化NFS客户端成功。
OHOS # mount 10.67.212.178:/home/sqbin/nfs /nfs nfs 1011 1000 Mount nfs on 10.67.212.178:/home/sqbin/nfs, uid:1011, gid:1000 Mount nfs finished.
该命令将服务器10.67.212.178上的/home/sqbin/nfs目录挂载到OpenHarmony内核设备上的/nfs上。
说明: 本例默认nfs server已经配置可用,即示例中服务器10.67.212.178上的/home/sqbin/nfs已配置可访问。
mount命令的格式为:
mount <SERVER_IP:SERVER_PATH> <CLIENT_PATH> nfs
其中“SERVER_IP”表示服务器的IP地址;“SERVER_PATH”表示服务器端NFS共享目录路径;“CLIENT_PATH”表示设备上的NFS路径,“nfs”表示客户端要挂载的路径,可以根据自己需要替换。
如果不想有NFS访问权限限制,可以在Linux命令行将NFS根目录权限设置成777:
chmod -R 777 /home/sqbin/nfs
至此,NFS客户端设置完毕。NFS文件系统已成功挂载。
-
-
利用NFS共享文件
在NFS服务器下新建目录dir,并保存。在OpenHarmony内核下运行ls命令:
OHOS # ls /nfs
则可从串口得到如下回应:
OHOS # ls /nfs Directory /nfs: drwxr-xr-x 0 u:0 g:0 dir
可见,刚刚在NFS服务器上新建的dir目录已同步到客户端(OpenHarmony内核系统)的/nfs目录,两者保持同步。
同样地,在客户端(OpenHarmony内核系统)上创建文件和目录,在NFS服务器上也可以访问,读者可自行体验。
说明: 目前,NFS客户端仅支持NFS v3部分规范要求,因此对于规范支持不全的服务器,无法完全兼容。在开发测试过程中,建议使用Linux的NFS server,其对NFS支持很完善。
Ramfs
基本概念
RAMFS是一个可动态调整大小的基于RAM的文件系统。RAMFS没有后备存储源。向RAMFS中进行的文件写操作也会分配目录项和页缓存,但是数据并不写回到任何其他存储介质上,掉电后数据丢失。
运行机制
RAMFS文件系统把所有的文件都放在 RAM 中,所以读/写操作发生在RAM中,可以用RAMFS来存储一些临时性或经常要修改的数据,例如/tmp和/var目录,这样既避免了对存储器的读写损耗,也提高了数据读写速度。
开发指导
挂载:
mount(NULL, "/dev/shm", "ramfs", 0, NULL)
创建目录:
mkdir(pathname, mode)
创建文件:
open(pathname, O_NONBLOCK | O_CREAT | O_RDWR, mode)
读取目录:
dir = opendir(pathname)
ptr = readdir(dir)
closedir(dir)
删除文件:
unlink(pathname)
删除目录:
rmdir(pathname)
去挂载:
umount("/dev/shm")
注意:
RAMFS只能挂载一次,一次挂载成功后,后面不能继续挂载到其他目录。
RAMFS属于调测功能,默认配置为关闭,正式产品中不要使用该功能。
Procfs
基本概念
procfs是进程文件系统的简称,是一种虚拟文件系统,他用文件的形式,展示进程或其他系统信息。相比调用接口的方式获取信息,以文件操作的方式获取系统信息更为方便。
运行机制
OpenHarmony内核中,procfs在开机时会自动挂载到/proc目录下,仅支持内核模块创建文件节点来提供查询服务。
开发指导
procfs文件的创建无法使用一般的文件系统接口,需要使用ProcMkdir接口创建目录,使用CreateProcEntry接口创建文件。文件节点功能的开发就是实现read和write函数的钩子挂到CreateProcEntry创建的文件中。当用户使用读写procfs的文件时,就会调用到钩子函数来实现自定义的功能。
编程实例
下面我们以创建/proc/hello/world文件为例,实现如下功能:
1.在/proc/hello/world位置创建一个文件
2.当读文件内容时,返回"HelloWorld!"
3.当写文件内容时,打印写入的内容
#include "proc_fs.h"
static int TestRead(struct SeqBuf *buf, void *arg)
{
LosBufPrintf(buf, "Hello World!\n"); /* 将数据打印到buffer中,这个buffer中的数据会返回到read的结果中 */
return 0;
}
static int TestWrite(struct ProcFile *pf, const char *buffer, size_t buflen, loff_t *ppos)
{
if ((buffer == NULL) || (buflen <= 0)) {
return -EINVAL;
}
PRINTK("your input is: %s\n", buffer); /* 注意和上面的read接口区别,这是对write接口输入命令的反馈,这个打印只会打印到控制台 */
return buflen;
}
static const struct ProcFileOperations HELLO_WORLD_OPS = {
.read = TestRead,
.write = TestWrite,
};
void HelloWorldInit(void)
{
/* 创建hello目录 */
struct ProcDirEntry *dir = ProcMkdir("hello", NULL);
if (dir == NULL) {
PRINT_ERR("create dir failed!\n");
return;
}
/* 创建world文件 */
struct ProcDirEntry *entry = CreateProcEntry("world", 0, dir);
if (entry == NULL) {
PRINT_ERR("create entry failed!\n");
return;
}
/* 将自定义的read和write钩子挂到文件中 */
entry->procFileOps = &HELLO_WORLD_OPS;
}
结果验证
启动后在shell输入如下命令
OHOS # cat /proc/hello/world
OHOS # Hello World!
OHOS # echo "yo" > /proc/hello/world
OHOS # your input is: yo